搜索

热门文章

热门视频

热门标签

  • 01

    01

  • 01

    01

  • 01

    01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时代汽车微信公众号

车展微信公众号

>
>
>
双面”何小鹏:那个不懂车的人要交付新车了

双面”何小鹏:那个不懂车的人要交付新车了

分类:
车企新闻
作者:
来源:
南方周末
2018/12/10 16:05
浏览量
 
 
        ▲ 7月18日,雷军到访小鹏汽车位于广州的新基地,对小鹏汽车量产版G3进行了试乘试驾,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坐在副驾驶为其讲解。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沉闷无趣与出格疯狂,说的都是同一个何小鹏。
 
        第二次创业之前,雷军曾经问过何小鹏:还能坐经济舱吗?还能住得惯快捷酒店吗?
 
        和别的创业者不同,何小鹏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14年前,他创办UC浏览器。10年后,阿里以40亿美元的价格将UC收购。此后,他又出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等职。当很多人以为,他会以一种舒服的姿势过完后半生,他却以“跨界造车”的选择继续折腾。
 
        梁捷是何小鹏的搭档兼好友,早年他们一起创办了UC。他有一个明显的感受,现在的何小鹏要比以前忙太多了,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
 
        三个月前梁捷去广州,想约他聊天,但是被何小鹏无奈地告知,只有周六早上一起跑步才能有时间聊聊。那个时候,小鹏汽车的研发总部还在广州东部较为偏远的黄埔区,何小鹏嫌上班路上浪费时间,就在公司旁边找了一个房子住了下来。
 
        先后为雷军和何小鹏都工作过的李波觉得两个人在气质上很多相似之处,沉闷、内敛,沉得住气,说话时都爱笑,常年留着一头古板的发型。只不过,何小鹏个头较小。
 
        11月16日,在广州车展上,有媒体对小鹏汽车未来的盈利问题提出质疑,何小鹏说,未来几年会把大量收入投入到研发、生态建设上。他希望用10年的时间,将小鹏汽车“焖”成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企业。
 
        风口上的创业者,很少有人会去“焖”企业。很多时候,爆炒都嫌慢。
 
        不像马斯克、马云、雷军,何小鹏并没有鲜明的人格特点。走在大街上,很难被人认出是一个有着很大野心的持续创业者。正是这样一个本性低调的人,却不得已以一种“高调”的姿态,成为新造车势力的一个非典型代表。
 
 
        ▲ 何小鹏,小鹏汽车董事长,UC优视联合创始人
 
        1
        看好行业,却不看好自己
 
        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行业,不靠谱、圈钱、PPT造车,关于互联网造车的质疑一直不断。今年5月,北京车展期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更是直言:“互联网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本可继续享受互联网行业红利的何小鹏闯进去的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小鹏汽车的前身是橙行智动,2014年,由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等数十位互联网大佬,以及多家风投机构投资创办。当时,UC刚被阿里收购,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当自己亲手打造的产品被收购时,总是会有一种“卖儿卖女”之痛。
 
        37岁,实现财富自由,很容易让一个人进入懈怠期。为保持饥渴、活力,以及对前沿技术的热情,当时的何小鹏尝试向投资人转型,橙行智动就是其中一个。
 
        那个时候,特斯拉对外开放所有的专利,鼓励其他汽车开发电动汽车。在马斯克访问阿里的一次活动上,何小鹏问马斯克专利使用的问题,马斯克告诉他,你们可以拿去用,关于怎么用,就跟我们没有关系了。那一次,让何小鹏开始认真思考智能汽车的未来。
 
        2014至2017年,是小鹏汽车起步的阶段,身在阿里担任高管的何小鹏,在小鹏汽车主要扮演创业导师的角色,但没少通过朋友圈去“忽悠”别人。
 
        小鹏汽车早期员工王小娴几年前认识何小鹏,就是被他忽悠过来,现在在公司负责行政事务。2014年时,她恰好想要换一份新的工作,何小鹏告诉她,他投资了一家公司在造车,都是一群优秀的、有意思的人,可以尝试。
 
        “当时他也很实在,在给我分析的时候,描绘了一个很美好的未来,但是也明确地说公司有90%的可能是做不成功的;但如果做成了,就会是一家伟大的企业。”王小娴向笔者回忆。她觉得何小鹏比较靠谱,就自降工资加了进来。
 
        那个时候的小鹏汽车还在位于大学城的一间民房里工作,几个员工从早到晚在屋子里搞研发、开会,总裁夏珩当时是一个布道者的角色,经常要给新入职者讲述智能汽车的理念和未来,有时声音大了,还会被邻居投诉说是在搞传销。
 
        李金宇也是小鹏汽车早期的员工,他清楚地记得,2015年8月,当他按照招聘启事找到那个办公地点时,第一个感觉就觉得不靠谱,最起码一点也不像是一家造汽车的公司。
 
        和很多新入职者的经历一样,李金宇很快就被夏珩带到车间去参观,就是为了证明他们是一家汽车公司。那个时候的橙行智动已经开始做自动驾驶研发。当李金宇看到车间里摆放着很多被拆解的车和一些试验车时,才认定他们不是骗子公司。
 
        何小鹏真正加入小鹏汽车是在2017年的8月29日,当时他刚从阿里离职7天,没有休息,便火速上岗。这一直让他耿耿于怀。一年多之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他略带后悔地说,应该多休息几天,陪陪家人。因为自那之后,他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从头到尾我都没有想过要加入,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喜欢美食的人往往不想开餐馆。我虽然觉得未来的中国会有一家超过特斯拉的汽车公司,但是互联网人去造车,太难了。”何小鹏向笔者直言,刚开始时,他虽然看好行业,但是并不看好自己。
 
 
        ▲ 何小鹏带雷军参观小鹏汽车位于广州天河的研发总部。
 
        2
        不断学习的跨界者
 
        何小鹏并不是一个很乐于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创业者,他经常会把自己的很多想法给隐藏起来,不与外界分享,任凭自己的思想天马行空。
 
        “他总是会有一些很‘出格’的想法,想一些不靠谱的事情,然后留下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在梁捷看来,何小鹏的长相很沉闷,但思维却很活跃。早年在亚信,同事们都在埋头写程序,他却抽出时间看书、写书,更让他们感到“不满”的是,“其貌不扬”的何小鹏竟然有时间谈恋爱。
 
        在加入小鹏汽车之前,何小鹏的脑海里有三个不靠谱的理想想去实现,综合比较了一下,觉得造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就选择在这方面实现自己的想法。
 
        另外两个想法是什么?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萧晴是何小鹏的助理,根据她与何小鹏的接触,她猜测其中一个想法是在海洋上建智能城市。但是,在回答笔者的采访时,何小鹏却腼腆地笑了下,回了一句:“我不能说。”
 
        梁捷觉得让他选择离开阿里,加入小鹏汽车的一个主要原因跟他儿子的出生有关,那是他第二个孩子。
 
        何小鹏曾经对外界说,在前一个10年,他把UC做起来,那是他向女儿炫耀的资本,他不想在下一个10年,等儿子长大了问他,爸爸你是做什么的,自己却只能无奈地说,爸爸已经退休了。他希望10年之后,小鹏汽车能够满大街跑,然后他指着那些车给孩子们说,那都是爸爸做的。
 
        何小鹏造车朴实无华,小鹏汽车也没有想着要推出一款绚丽多姿的概念车,他希望他的车实用、安全、智能,在他心目中,小鹏汽车能够做成智能汽车里的凯美瑞,凯美瑞是丰田用35年时间检验的品质车辆。
 
        他的朋友知道他的这些想法,有时就会告诫他:小鹏,你要注意,如果你的朋友圈都喜欢这款车,就说明你的车定位可能太高了。这些告诫让何小鹏时刻注意纠正自己。
 
        何小鹏的加入,给小鹏汽车打了一针强心剂。入职三年多,李金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何小鹏进来之后做的内部演讲,在演讲中,他说他会在未来10年all in,全身心投入。
 
        蔚来的李斌、威马的沈晖以及何小鹏被视为新造车势力的三驾马车,李斌被打造成“出行教父”、沈晖曾在传统汽车厂工作多年,只有何小鹏丝毫没有造车经验,是一个纯粹的“跨界者”。何小鹏喜欢各种新鲜的东西,包括车。但他直言在加入小鹏汽车前,其实并不懂造车。
 
        加入小鹏汽车之前,他曾专门买了几本汽车制造的书籍。但是他没有翻几页,便看不下去了。那些写汽车部件、零件的书籍,让他觉得就像是大学里的立体几何、物理、数学。在他的办公室里,也很少看到有此类书籍来装点门面。他的汽车方面的知识大都来自和别人不厌其烦的交流。
 
        “他之前没有做车的经历,对车的品质和交付会非常焦虑。”萧晴告诉笔者,在何小鹏焦虑的时候,就会把业务线的人抓过来聊,问项目进度,问细节,还会下到工厂里去问。
 
        3
        把自己给“搭”进去
 
        虽然何小鹏在2017年8月份才正式加入小鹏汽车,但实际上早在2016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被拖下了水,那个时候,橙行智动第一次将产品的名字确定为“小鹏汽车”,从那之后“小鹏汽车”取代了橙行智动,被外界广泛接受。
 
        王小娴向笔者回忆,当时公司要向外推品牌,但橙行智动只是公司名字,而不是一个品牌名字。团队选了四个名字做备选,小鹏汽车排在第三,前两个是橙子汽车、小马汽车,但是不巧的是,那两个名字已被人注册。
 
        当时有人提出,“小鹏”这个名字也很亲切,并且容易被记住,就拿着这个名字让何小鹏做选择。无意间,将何小鹏与小鹏汽车紧紧地绑在一起。
 
        “他们把这个名字给我说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犹豫。但是后来想到雷总(指雷军)在投UC时候的一句话,投资人就应该‘帮忙不添乱’。我是投资人,他们提出了建议,我如果不是特别反对,就应该同意,不给公司添乱。”何小鹏向笔者回忆。
 
        在那之前,何小鹏一直都比较低调,外界也很少人知道橙行智动与何小鹏的关系。
 
        在当时,橙行智动还是一个比较小的公司,互联网出身的何小鹏刚开始觉得产品名字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像一个网站名字一样,所以也没有太在意。
 
        但这令一些传统车厂看得不爽,认为何小鹏有一些狂妄、自大,在中国所有的汽车厂商中,没有哪家企业敢用创始人的名字名字,除了小鹏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用创始人命名的厂商,也只有那些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本田、奔驰、福特、劳斯莱斯。
 
        但是,与这些品牌相提并论,这家名不见经传的造车新势力,配吗?
 
        加入小鹏汽车后,何小鹏需要频繁地出席各种论坛、会议,去宣传智能汽车,宣传小鹏汽车。他甚至给助理萧晴开玩笑地说,希望可以研发出一款空间穿梭机,哪里有会开,穿梭机能把他直接带到会场,就好了。
 
        有的时候,还需要把自己置身于舆论当中,对一些质疑去做回应,他希望外界能够给新造车势力更多的时间和宽容。
 
        李书福在怼互联网造车时,何小鹏在朋友圈里隔空做了回应:“今天造车新势力有很多问题,过度营销,忽悠政府和用户的行为也很明显,我身处其中也觉得忽悠一大堆。但是借用华为的一句话,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最后胜出的一定是优胜劣汰出来的。”
 
        但事实上,何小鹏从骨子里是一个低调,沉浸在自己理想当中,不愿意抛头露面的人。
 
        “我在UC的时候,完全不出来,基本上不接受采访。现在也是无奈之举,有点被迫的。”何小鹏表情平静,能看得出有些无奈,但他不想把自己的无奈展示给外界。
 
        梁捷能够体会他的这种感受,他向笔者分析,小鹏汽车是一款To C的产品,某种程度上CEO就要牺牲自己隐私为公司建立品牌,CEO就是在为公司打工,尤其是在公司做宣传,做品牌的时候。
 
        4
        坚持跑,就可能成功
 
        “互联网造车”是两个概念:互联网、造车。这也注定在这家跨界公司里会有两拨人,传统车厂的人和互联网行业的人。
 
        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小鹏汽车智能产业园里,办公楼的二楼和三楼分别工作着两拨人,二楼以互联网行业为主,三楼以汽车厂商为主。王小娴负责公司的行政事务,她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虽然两层楼都是大男孩,但三楼明显要比二楼稳重,二楼要比三楼有活力。
 
        此前,两层楼的的员工做了一次联谊,不过让王小娴意外的是,性格迥异的两拨人竟然能够开心地玩在一起,三楼觉得二楼有趣,二楼觉得三楼成熟。
 
        王小娴记得,在小鹏汽车早期的时候,何小鹏一直给同事强调公司文化的重要性。有一次她问何小鹏,公司文化是什么?何小鹏说,就是每一个人身上要散发相同的味道。而他自己身上所散发的味道就是亲民、简单、正直、较真、严谨,这是典型的产品经理味道。
 
        现如今,他的这个味道正逐渐蔓延在整个公司中,同事们以“同学”互称,没有强烈的上下级意识,对于老板也是直呼其名,叫他“小鹏”。凡是叫他“何总”,或者“小鹏总”的,不是新员工,就是前来参观者。
 
        11月19日中午,何小鹏和几个同事一起用餐,其中一个男同事体型较胖,两个人打起了赌,只要后者能在三个月内瘦30斤,何小鹏就输给他30万块钱。这撩起了周边同事们的兴趣,几个女同事也加入了这场“赌局”,对她们来说,这是一场双赢并且没有成本的赌局。
 
        其实,在很多同事的眼中,何小鹏有两个极端的性格,一个是平易近人,可以平等地对话;一个是咄咄逼人,总是会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甚至经常“怼”人。
 
        梁捷告诉笔者,在工作中,当何小鹏去挑战一个人的观点时,就会有攻击性,他会用自己的一套逻辑是说服对方。当然如果对方能够用自己的逻辑说服他,对他来说也是一件更开心的事情,“怼”人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共识。
 
        理科生出身的何小鹏,对数字非常敏感。李金宇记得,有一次同事给何小鹏汇报工作,在谈到下个季度的工作计划时,用了一些形容词,描述了一个愿景。何小鹏直接给打住,要求他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他觉得数字更准确、真实。
 
        何小鹏是一个自我逻辑很强的人,以至于在有的时候,他的逻辑难以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误解。今年8月份,何小鹏在公司战略发布会上讲到,传统汽车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在生产工艺上已经日臻成熟,但在科技和智能应用上的进步依然极其缓慢,而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不在制造。
 
        这个演讲被外界所诟病,何小鹏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尊重制造”、“蔑视同行”、“狂妄”的质疑纷至沓来。
 
        这其实是典型的何小鹏式演讲,简单、直接、不留余地。这样的风格在这个圆滑的社会里有一些格格不入,甚至会被看做是“情商低”的表现。
 
        不过,他的很多好友却能理解他的这个行为。梁捷就向笔者感叹:“这个时代就是这么奇怪,情商高低有时并不重要。坚持跑,就可能成功。”他认为,一时可能有些人不理解何小鹏,但是最后肯定相信他。
 
        5
        细节控
 
        其实,在公司食堂,很多员工并不愿意与何小鹏一起用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曾经指出一顿饭的成本是多少,并告诫同事,不要剩饭。
 
        11月6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星期二,何小鹏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名为“创业中的自我修炼和提高,从细节做起”的内部信,他列了10个要注意的细节,其中一个就是,同事们在食堂吃饭,总是会吃剩一半,然后倒掉。
 
        “问了下原因:食堂阿姨打太多了。这是理由吗?我们自己不能提前说明吗?”何小鹏在信中反问。
 
        熟悉何小鹏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细节控”,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体系问题的细节,何小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在他看来,食堂剩饭,有两个原因,一是员工浪费,二是饭菜不好,这是可以反映一些体系问题。小鹏汽车是一家备受资本推崇的创业公司,但他们却运行着一套稳健的财务风格,不浪费,不奢侈,何小鹏希望员工们也有这个风格。
 
        在他所列的10个细节中,还包括下班后不关电脑屏幕、停车场充电时不关整车电源、开会迟到等。
 
        “赢在格局,输在细节”是他时常说起的话。对于细节的追求,在汽车的性能、智能性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果一些细节不满意,他宁可推迟新车的发行。
 
        造车不同于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出现了问题可以迭代、升级,而造车则只有一次机会。他告诉笔者,新造车公司最多只有两发子弹,第一发子弹打出去,效果好,就能活下去。如果效果不好,就需要打出第二发子弹,但这个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
 
        另一方面,有些细节何小鹏又很不注重。在小鹏汽车智能产业园的四楼,只要听到拖鞋的声音,就可以判断是何小鹏在走路。如果不会见重要来宾,何小鹏经常会穿一双拖鞋在办公室里。
 
        在生活上,他奉行的是一套极简主义,吃饭、穿衣,合适、舒服就行。他有一条宽大的蓝色牛仔裤,穿了很多年,如果不是家人和同事的强烈要求,可能还会再穿几年。之所以钟情于牛仔裤,是因为他觉得那是互联网人士的标配。
 
        乔布斯、雷军、张小龙,在一些公司场合,都会穿着一条蓝色的牛仔裤。
 
        11月16日,在广州车展上,何小鹏站在演讲台上,面对着众多镜头发表那篇著名的演讲——“慢就是快”。当他沉浸在自己的逻辑当中时,台下的人却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何小鹏的穿着似乎并不搭配。那天,他穿了一双黑色皮鞋,一条灰色西裤和一件灰色衬衣。
 
        这在当时让负责他个人形象的工作人员很抓狂,前一个晚上,工作人员特别强调他要穿一件浅颜色的衬衣,这样可以更好地搭配西装,显得喜庆、自信。但是他还是给忘记了。
 
 
        ▲ 广州车展上,何小鹏发表演讲。
 
        6
        早起者的急刹车
 
        从2017年9月份开始,小鹏汽车进入了一个快节奏,员工从700多人飙升到3000多人,总部也搬到了一块现代化的智能产业园。
 
        今年3月22日,小鹏汽车1.0量产车型顺利通过广州市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的审查,正式取得小鹏汽车第一张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这也是造车新势力量产车落地后的第一张专用号牌,标志着互联网造车不再只是忽悠式的“PPT造车”。
 
        两次创业,何小鹏都赶了一个大早,然后加速前进。
 
        梁捷回忆,2004年做UC浏览器的时候,就被很多人质疑“太早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通信网络也以2G为主,移动端的浏览器使用场景并不多。但起了个大早的UC,没有辜负外界的期待,最终成为了那个领域的霸主。
 
        在今天来看,智能汽车也是一个“太早了”的行业,充电桩、电池、智能化等,都不是特别成熟。有人说,智能汽车是5G时代的产品,而今天依然用的是4G。
 
        所以,在智能汽车这个领域,更是要求“一快遮百丑”。那些体系建得快、融资速度快、项目推得快的企业,就更容易跑赢市场,让质疑声闭嘴。小鹏汽车便是如此。在刚加入小鹏汽车时,何小鹏在公开演讲中提出自己要做的四件事,第二件就是追求效率。
 
        但是,蹊跷的是,就当人们以为何小鹏会带着他的小鹏汽车快速前进时,他却选择了放慢脚步,甚至不惜承受外界的质疑。
 
        早些时候,蔚来汽车宣布将在9月底前实现交付1万台车。7月31日,何小鹏发了一条朋友圈,喊话李斌,年底之前,新造车势力中,没有人可以交付一万台车。此后,两个人玩笑般打起了赌,谁输了,就赔谁一台小鹏汽车或者蔚来ES8。
 
        在那个时候,何小鹏已经开始认真思考互联网造车“速度”的问题了,他意识到,对于智能汽车来说,交付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命题。
 
        11月,他在“慢就是快”的演讲中说,从产品、体系、可持续能力、财务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发表那篇演讲之前,小鹏汽车的工作人员其实有过担忧,他们担心被外界质疑是为无法按时交付找借口。
 
        那个时候,小鹏汽车的G3其实已经达到了交付标准,一些高管建议按时交付,但是何小鹏还是给压了下来,他希望将产品做到完美无瑕。
 
        14年前,何小鹏用了10年的时间,将UC打造成了一款40亿美元的产品;14年后,他的野心更大,他希望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小鹏汽车“焖”成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企业。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何小鹏或许已经找到了自己方向。
 
        12月12日,小鹏G3将正式交付到用户的手中。多年以后,何小鹏站在小鹏汽车穿梭过往的十字街头,准会想起那个第一辆小鹏G3交付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