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文章

热门视频

热门标签

  • 01

    01

  • 01

    01

  • 01

    01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时代汽车微信公众号

车展微信公众号

>
>
>
崔东树:车企发展出行市场的趋势压力与艰难现实

崔东树:车企发展出行市场的趋势压力与艰难现实

分类:
车市
作者:
来源:
崔东树
2019/02/12 04:14
浏览量
 
        1、出行市场的美好未来
 
        新四化的概念是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步推出的行业变革重大趋势。国内汽车行业研究的汽车新四化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基本是行业的趋势性共识,这也是推动自动驾驶的重要技术基础。
 
        德国车企2016年提出的市场营销术语,将智能互联汽车(Connectedcar)、自动驾驶(Autonomous)、共享出行(Sharing)、EV(Electricity)合称为CASE。201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时任奔驰集团全球总裁的蔡澈就对外宣布“奔驰将从汽车制造商转变为互联网出行服务商”,拉开了车企向“出行”领域转型的第一波风潮。
 
 
        把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智能互联汽车三项汽车前沿技术与共享出行这项新服务合在一起,是汽车产业巨变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新技术的挑战首先就是电动化的内燃机的逐步退出,电池和电机等并非车企的核心技术,失去发动机等动力系统的利润,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等新型核心零部件需要新的技术体系支撑,车企的产业链控制力和利润水平都面临下降的巨大压力。
 
        而出行领域的技术进步导致整车企业有希望延伸产业链到出行领域,销售、服务和出行提供都是依赖整车的产品,车企有独特的产品延伸优势。因此全球范围的汽车厂商纷纷提出,要将公司的定位从汽车厂商修改为移动出行公司。整车企业希望不仅仅将汽车作为一种硬件,而是将移动出行作为一种服务业态,建立新的事业领域。
 
        车企主导出行和智能网联车的主导权竞争也相对激烈。互联网IT企业希望把汽车改造成为他们的定制硬件,中国BAT(百度、阿里、腾讯)及美国GAFA(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国外互联网巨头公司积极探索图像识别技术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在物流管理商务领域的应用。
 
 
        2、车企的新能源压力
 
        国际车企的电动车的趋势性压力已经很大,特斯拉等高端电动车已经与德国豪华车开始正面竞争,消费者已经可以在特斯拉MODEL3与奔驰宝马B级轿车的美国市场竞争已经激烈。
 
        车辆功能的转变,作为人类重要交通工具的汽车被重新定义,变成了具有出行、生活、娱乐、办公、社交等多种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
 
        制造体系的变化,曾经令汽车业引以为傲的重资产,不仅不再能代表企业的竞争实力,反倒成了传统车企转型的包袱。
 
        汽车私有观念逐渐被共享出行所冲击,汽车企业历经几代人辛勤培育的一个个著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份量或将逐渐削减。
 
        3、国内出行市场巨大潜力
 
        国内车市如火如荼,但国内的出租市场则是持续稳定在百万台规模,2010年出租保有规模是122万台,2017年是140万台,而乘用车销量2010年是1133万台,2017年2422万台,出租市场规模远低于车市的增长速度。这给出租之外的出行方式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滴滴等出行方式快速崛起,形成持续的超强竞争,最终实现滴滴的相对垄断局面。
 
        由于出租市场的载客达到400亿车次的巨大规模,年出租营业额也应该有6000亿以上。因此网约车等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加之网约车能满足车辆巡游不常到的地方,拓展了用户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各类出行公司快速建立。由于整车企业的出行公司的自有车辆,实现了新能源车市场需求不足情况下的有效消化,因此国内的出行公司成为新能源车的重要销售渠道。由于私人用户的补贴拿的快,因此出行网约车很多是个人名下的私车为主。
 
        4、国内新能源车的刚性供给
 
        新能源车的双积分政策导致车企需要大量生产新能源车抵充油耗的压力。目前国内车企的降低油耗的努力很小,而每年油耗降低幅度特别大,因此车企主要办法都是发展新能源车的降低油耗方式。
 
        未来几年的油耗压力持续加大,需要更多的新能源车数量抵充油耗,因此国内发展新能源车的重要功能不是补贴,而是冲抵油耗。
 
        5、各地共享出行企业的跑马圈地
 
        共享汽车已经从寥寥可数的几家,发展到如今的“百放齐放,百家争鸣”。共享汽车主要有Evcard、Gofun、盼达用车、car2share、出行等几十个品牌,使用的车辆大部分为小微型纯电动车,大街小巷的免费车位很多都是共享用车的停车位。
 
 
        随着共享汽车市场的发展,共享汽车车型也更加多样,市场上新出现了部分燃油车型,有效解决了以往共享汽车长途行车的尴尬。
 
        根据目前的共享出行市场现状来看,市场已经比较饱和了,很多露天停车场或者街道共享汽车因为使用率不高,已经积灰很重。
 
        6、车企主导的出行体系潜力和风险均较大
 
        在政府引导培养市场和真正市场自由竞争的博弈中,自建出行服务公司可以迅速平衡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不足对企业形成的挤压,在实现产品销售获得政府补贴红利的同时,也为未来市场竞争积累起宝贵的出行服务经验和车辆运行数据。目前已有北汽、吉利、上汽、长城、比亚迪等10多家整车企业投资建设出行服务公司,还有众多企业表示将转型为出行服务公司。这些车企转型的出行服务公司都有如下共同特点:重资产(大部分拥有万辆以上的车辆)、运行车辆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主(有的全部采用纯电动汽车)、车辆品牌相对单一(多为整车厂自己制造的产品)。由于客户资源不足、出行服务平台能力不强,便采取“摊派”方式,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单位租用车辆,甚至把租车点安置在本企业内让员工租用,这也是很好的消化新能源车的方式,积累了消费信息和产品数据,产品质量风险也可防控。
        
        随着共享汽车行业商业模式日益清晰,运营模式不断优化,更多社会资本、主机厂及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凸显,现有的整车企业的中小运营平台将被加速整合或淘汰,未来的集团化的合作方式的大出行体系建设潜力较大。
 
        国际车企的转型是依托其每年几百万的销量和强势的市场资源,国内车企的体量总体较小,经验不足,消化新能源车的有一定规模限制。随着刚性供给的增大,车企主导的太多的新能源车是重资产,也是一般车企无法承受的。
 
        汽车新四化是汽车业百年来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也是IT互联网行业等的重大扩张机遇。
 
        汽车新四化的趋势明朗,但受制于传统制造思维的束缚,转型出行服务商的产业链延伸复杂艰难。车企要明确未来定位,是做传统企业,还是做未来OEM提供商、或制造出行的强势品牌企业,定位难度不小。
 
        目前的新能源市场刚性供给也决定车企发展出行业务的决心,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果企业不看未来趋势,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短期发展,受困于短期竞争导向,将会导致企业发展方向出现偏离。车企应做好整车产品主业,对消费群体需求变化,产品发展趋势、外围技术支撑,出行业务内容及时间规划等进行透彻分析,合理布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