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文章

热门视频

热门标签

  • 01

    01

  • 01

    01

  • 01

    01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时代汽车微信公众号

车展微信公众号

>
>
>
李庆文:汽车颠覆创新时代,供应链重塑、重构、重建之策

李庆文:汽车颠覆创新时代,供应链重塑、重构、重建之策

分类:
言论
作者:
来源:
时代汽车网
2020/10/23 01:47
浏览量
 
  2020年10月21日-10月2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原“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本届供应链大会主题为“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助力构建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探讨“十四五”思路,把控产业形势,解析全球汽车供应链发展动态,助力构建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其中,在10月22日上午举办的“推动汽车产业补链与强链”主题论坛上,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 李庆文 发表了《汽车颠覆创新时代,供应链重塑、重构、重建之策》主题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 李庆文
 
  李庆文:非常感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邀请我来到这里,把我们汽车评价研究院关于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这个会议我觉得非常重要,非常是时候,汽车行业到了历史的发展重要阶段。这个重要阶段是什么阶段呢?我把题目表述一下,因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让我讲一讲,我平时对供应链的问题讲得很多,接触也非常多,因为我在汽车行业时间比较长,并且是第三方,比较中立,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还是其他相关机构,都是站在客观的立场观察大家在行业里的表现。所以想一想供应链应该怎样去定义。
  
  我们这个大会叫供应链大会,主题论坛叫补链与强链更加准确。供应链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行业也都在讨论,但是为什么供应链在我们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为什么总觉得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可控存在问题,自主可控存在问题就是在供应链上,我们心里总是没有底气,好像总觉得有危机,自己并没有把供应链全部掌控在自己手里,或者在供应链体系上,我们还没有一个能够支撑中国汽车工业、汽车发展的基础。
  
  有人说有的跨国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如果它立即做整车,恐怕比现在我们市场上很多整车企业都更加有竞争力。我不说它的名字是谁大家都知道,因为它具备这个实力和技术。不像我们中国很多人都希望一窝蜂地上整车,但是一些世界一流的零部件集团没有这样做。
  
  现在来看对我们的机遇是什么?我们现在讨论供应链定义,要认清现在讨论供应链的背景是什么,汽车行业处于一个什么阶段,所以我的题目叫汽车颠覆时代。现在汽车是在颠覆时代讨论供应链。如果我们过去讨论供应链,汽车不在颠覆时代,汽车产业没有面临着被颠覆或者自我颠覆的局面,汽车产业在平稳渐进中相安无事,按照既有的基本格局在发展。比如20年前我们说1+6、6+3,那就是个格局。世界上有6+3个大型汽车工业整车计划,那决定了整个汽车工业的格局,稳定的格局,那个时候谁也破不了,甚至在汽车行业时间越长的人,越觉得这个结构牢不可破。我们只能在它的语义下发展。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我们讨论供应链的时候,今天来了这么多的零部件企业,我要给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是在一个汽车颠覆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格局要被打破,什么6+3、1+9,那都不算数,即使你现在算数,将来也不算数。这就是这个时代,什么跨国的大的零部件企业他们有几千亿的销售收入,有传统的技术在手里不可逾越,但是现在一切都会改变。为什么会改变?因为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颠覆创新的时代。这个颠覆创新,如果我们前三年讲大家都不会承认,我们汽车行业凭什么被你颠覆,你怎么能颠覆得了我呢?我们百年之历史,我们积累的那么深厚,发动机、底盘、车身,我们那么厉害你颠覆我?今天我们汽车行业的人不再这样说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真的被颠覆。美国就诞生一个特斯拉,全世界的汽车工业都在应对它,是不是这样?是这样。所以,讨论供应链的问题一定放在汽车颠覆创新时代的背景来讨论。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怎么应对?补链、强链还是助链,还是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体系,我想到三个问题:重塑、重构、重建。这三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非常深刻。
  
  重塑这个词用得非常多,不但今天用,10年前大家都提出“重塑”了,20年前也有人提出重塑。但是,重塑为什么总是塑造不起来?
  
  重构是近几年大家经常用的词汇。这个词汇不是一个简单的、像我们约定俗成的词汇,它是技术语言,是软件里面的一个语言被我们用在经济上,比如重构经济结构、重构生态。
  
  重建比较好理解。当然,大家比较慎用。重新建立、重新创立叫重建。重新盖个楼叫重建。所以,大家在用的时候比较模糊。
  
  我认为,重塑对应的供应链就是改进,就是持续不断地改进;重构就是我们要进行一些结构性、突破性的创新,对应的就是渐进式的创新;重建就是颠覆创新,从头来,什么都没有,重新来。我们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今天就是这三个状态:在重塑中、重构中、在重建中。为此,我阐述五个问题。
  
  一、供应链重塑、重构、重建的历史逻辑
  
  为什么要讲历史逻辑?还是我和前面说的颠覆创新有关联。如果我们逻辑上建立不起来,就像过去分析为什么我们总强调零部件的强大,为什么我们总不强大,我认为就是我们的逻辑关系,或者我们的背景没有搞清楚。事实上,我们在过去的传统汽车产业格局下,中国的零部件产业,或者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很难在全世界强大。我们前面有好几座大山,他们用各种障碍、“护城河”让我们不可逾越,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护城河挖得更深。一定意义上,零部件企业在它的格局上真的很难跨过它的河,攻过它的墙。中国品牌的传统车企跟他们合作也太紧密了,离不开它。今天整车企业又爱又恨这样的零部件公司,爱的是能够帮我解决问题,恨的是要钱太狠、服务太差、太牛,配合得不好。我在汽车行业20多年,我不是整车企业的,也不是零部件企业的,在旁边看着他们真是各有各的难处。但零部件公司说,我就得赚钱,我赚钱越多才能研究技术,研究越深,我的护城河就越深。历史的逻辑到今天就要改变了,再不仅仅是持续改进的发展,不是那种渐进式创新的发展,而是重建。历史逻辑一定要清楚,首先你的背景是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1、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是即将发生,而是已经到来。
  
  有一句话:“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到来”,我在这里认真纠正一下,不是即将到来,是已经到来,不是你在预测着、预示着、判断着它要来了,不是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人身在其中。不是身在其外,也不是观察它没来。像世界经济论坛最近的结论就是,世界科技革命已经到来,但是汽车行业在颠覆创新问题的认识上始终还抱有幻想,抱有来得及,可以等,还有时间,时间窗口有,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列了整个过程,就不详细讲这个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从1760年延续至1840年,是由蒸汽机的发明触发的,引领人类进入机械生产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末,延续至20世纪初,随着电力和生产线的出现,规模化生产出现。
  
  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次革命通常被称为计算机革命、数字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开端始于21世纪之交。这次革命是在数字革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互联网无所不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能源革命,技术和数字化改变一切。第四次工业革命变革到来的主要特征就是颠覆创新。
  
  2、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到来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那就是颠覆创新。三年前我在说过颠覆创新时,汽车行业的人你讲得有点激进,现在大家不认为激进,汽车行业也认为是颠覆创新,大家都承认了。最主要的特征,它到来就是颠覆创新,不仅是汽车行业,人类社会很多行业都在被颠覆。
  
  我是做媒体出身的。我们媒体是被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最先颠覆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特别当年的电视多牛,但是现在没有那么强的传播力了,反而网络媒体传播力比较强了,比如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创办人就是当年京华时报的记者。他们当时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今天所有报纸的新闻用搬运工的方法,现在所谓的人工智能计算放在我的客户端上。如今今日头条是什么?
  
  所以说,颠覆创新时代,每个行业都如此,汽车行业也是如此。过去,奔驰、宝马、奥迪这样德系的豪华车不可撼动,但今天我们行业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奔驰、宝马、奥迪那种豪华车、高端车的地位已经被撼动。被谁撼动?被美国的特斯拉。特斯拉无论从价格到产品的营销力、影响力,真是撼动了德系的豪华车的定义。在中国,未来也在撼动豪华车的阵营,因为过去搞汽车,一说就是奔驰、宝马,学一学奔驰、宝马怎么干,这不是我们常用的话吗?今天还能再说学一学奔驰、宝马、奥迪怎么干的吗?现在人们会说学一学特斯拉怎么干的。这种颠覆创新就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搞零部件的要知道供应链体系的自主可控是在什么背景下就是颠覆创新。
  
  3、颠覆性创新由彰显变成主流。
  
  4、颠覆性创新成为主流是一个从单点突破、单一领域普及向多点突破、多领域扩展的过程。
  
  颠覆创新一开始是单一领域进行的,但是到成为主流的时候,彰显的时候一个点。比如媒体先被颠覆了,是网络的出现,比如新浪、搜狐出来了,接着出来了移动互联网单领域的突破,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成为主流的时候,就会多点突破、多领域突破。
  
  我个人认为现在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创新时代就是由单点突破、单一领域突破进入到了多领域突破阶段,所以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体系的重塑、重构、重建,这个逻辑就能建立起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进入到了一个颠覆创新的新时代。我们讨论背景的时候,有人会说,汽车产业下滑是不是一个新背景呢?对我们做供应链体系有影响,说我们过去是高增长,现在是微增长甚至不增长,会有影响、淘汰。我觉得这是表面的,不是根本性的,还是一个多和少的问题,不是根本性的变化。有人说,国家提出来“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互动”,这是对我们整个经济的重大影响,这个战略格局思想是正确的,汽车行业过去就是这么个格局。汽车行业过去是什么格局?汽车行业的格局就是中央现在提出的格局,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互动。我们2000多万辆的产量,这么多产量,是不是以我们自己市场为主?90%多的市场都在我们中国国内消化了。这不是内循环是什么?我们出口最多的时候,整车是100多万辆,那点外循环很少。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双循环互动呢?因为我们的整车既有中国品牌,又有合资品牌,还有独资品牌;因为我们整车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有很多关键的零部件都是跨国公司供应的,我们这个产业离不开跨国公司的零部件企业,离不开国际的供应链体系,这不是外循环码?中国汽车产业是最典型的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互动的产业。如果现在我们讨论问题拿这个来解释,我觉得你肯定找不出什么新办法,过去你就是这么干的,而且你在这个格局中也没什么大发展。今天在座的各位干零部件供应商体系的,十年之内我预言肯定是面目皆非。我说面目皆非是什么意思?有的被淘汰了,要是你跟不上时代的话,有的通过重构可能活过来,有的在重构过程中重建,又变成了别的品类了,你就变成别的产品的生产研发和制造者。
  
  5、汽车是这个过程中的理想突破口和最优载体。
  
  在这个过程中,突破口最佳、最优的载体是汽车。为什么说这个?1998年,我到中国汽车报当社长,当时工业局的副局长张小虞(音),我们很尊重的领导,他跟我谈话,说汽车将近百年的历史,现在有一种舆论,说汽车产业是夕阳工业。。短短20年之前,那时候说汽车是夕阳产业。过去了20多年,今天说的汽车的定义或者汽车在产业里的位置是什么,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突破口,是最优的理想的载体。所以,坚守到如今的就非常好了,但当年我认识的很多人没坚守到现在。我认识一位汽车行业的资深专家跟我说,他说我入错门了,要是当时我上清华学计算机多好。他是汽车系和清华经管学院的双硕士,他说那时候计算机多火啊。那是2000年的状态,但是今天不一样了,大家都喜欢汽车。汽车为什么被喜欢?因为汽车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载体、理想突破口,或者理想载体和最佳突破口。
  
  我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音)交流过。他说我们人工智能学会就是要和汽车合作,汽车是我们人工智能最佳的载体。我说对。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无人车发展起来后,仅美国就能够获得1.3万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美国GDP的8%。最早的无人车是美国人设想出来的。1925年8月,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亮相。名字叫《美国奇迹》。设计者坐在其后面车上,发射电波操控前车。1939年,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通用汽车未来世界展馆展出无人车展车“未来”。1956年通用汽车公司制造出了无人车实体《火鸟二代》概念车。第一台无人车的实体展车是美国通用做的,最早上路的也是美国通用。
  
  我们汽车行业也很了不起,提出无人车的时候,人工智能学科概念还没提出来,我们是193几年就说了。当然,那是畅想,不可同日而语。
  
  6、汽车在扮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口的载体角色中,汽车供应链必然会发生重塑、重构、重建。
  
  汽车进入颠覆创新时代,零部件或者供应商体系应该怎么做?我说就是三个战略应对:一要重塑,二要重构,三要重建。
  
  重塑是什么意思?就是重新塑造。塑造是什么概念?塑造是雕塑的概念,是文学艺术的概念,用什么艺术手法做出来一个形象叫塑造。重塑零部件什么意思?用原先的技术和原料再做,那就是持续改进。你塑造一个形象不还是那些原材料吗,手段技术还是那些东西,所以是重塑。
  
  重构是什么?重构是软件的术语,应该是结构的变动。我今天说的渐进式创新,比如混合动力属于这类的东西吗?你把原先的做得更好,打扮得更漂亮,把原先的技术重新组合一下产生混合动力,这就是重构。
  
  重建完全不同。重建是建筑学的概念,是建一个东西。我们现在打造供应链体系,既要重塑,也要重构,还要重建,只有把三者都做起来才行。不管怎么讲,重建是最后的赢家,并且现在发展迅猛,我不举例子了。
  
  总之,传统汽车供应链即便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技术和产品属性,也必须进行重新塑造,即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渐进式创新,而不是改进、改善性修补。传统汽车供应链仅重新塑造还不够,还要在基本机理没有本质变革的前提下,进行重新构造,使技术与产品属性发生重大变革,虽然不是全新物种,但是变异成分巨大。在重塑、重构的同时,重建发展迅猛。
  
  二、重塑、重构、重建的现实基础
  
  关于现实基础,就三句话:
  
  第一句话,现在的供应链是全面但存在关键技术短板。全面性是指在档次上基本能做到高、中、低产品保障供应;关键技术短板是指诸如芯片、基础原材料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上的严重缺失。
  
  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2019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结构是:中国企业占15.18%,进口占84.19%。预计到2030年,中国企业占39:78%,进口占60.22%。而芯片产业人才缺口高达25万人。
  
  中科院专家指出,从汽车到芯片,总共有6000多道工序,前5000道工序是从沙子到硅晶片。目前,中国12英寸硅晶片基本依赖进口,无法自主生产。
  
  第二句话,多元但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多元但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多元性指的是供应链上各种典型产业属性,国有、民营、合资、独资、混资都有大量存在。
  
  很多规划说,我们要建千亿销售集团,但到现在全国只有两家超过千亿的零部件销售集团。我们和世界零部件企业对比起来差距特别大。为什么这样?因为你要在原先的架构上战胜博世,很难。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可能。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上,我们现在就冲出来了。我用另一个视角看这事,在估值上,中国汽车零部件就有重大变化,到目前为止,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估值第一的是5000多亿,是宁德时代,但是它的销售收入不大,只有600多亿。这就是未来重塑、重构、重建逻辑的展现。
  
  第三句话,重建不但活跃,而且重点突出。今天在座的有很多重建的企业,地平线搞芯片的,就是重建的事例。这就是说,中国现在开始涌现这样的企业,他们做自动驾驶芯片。我认为未来中国在电动汽车上能重现宁德时代,在自动驾驶上也能重现地平线。昨天我说你们得向宁德时代学习,5000亿估值,那时候就牛了,那得靠重建。但传统零部件企业很难。
  
  三、重塑、重构、重建的异同与重点
  
  重塑是基本上用原有的技术和手段改变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重塑的特点是改进和优化,达到使自己比过去更优更好,是汽车供应链传统的持续改进,完成的重点任务是铸链。
  
  重构的特点是重新定位调整和更换,构建新的独特竞争力。重构重点任务是结构的宠物和产品与经营方式的转变,完成的重点任务是强链。
  
  重建的特点是颠覆性创新,从无到有,从0到1,无中生有,完成的重点任务是补链或叫创链。
  
  四、重塑、重构、重建的关系与演变
  
  这里讲关系,我琢磨了好长时间。什么关系呢?
  
  第一个是交叉关系。
  
  重塑、重构、重建是三条不同的技术与产品发展线,方向上有较大不同,但是交叉、重叠、并存。全球仍有13亿人无法获得电力供应,也就是说仍有17%的人尚未完整体验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口,也就是40亿人,仍无法接入互联网,没有体验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但是,新兴技术和各领域创新成果传播速度和广度超出前三次工业革命。
  
  在企业做战略、做管理,如果不做重塑工作,不做一些重构工作,不进行结构重新优化,你也不能赢得竞争。但是你仅做了这两件事,没有重建,也没有未来。比如,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得改变,要不改变的话,你将来就危险。
  
  第二个是交融关系。
  
  这个非常容易理解。重塑与重构主要代表的是传统汽车供应链,技术特点、产品特性、企业特质,与重建代表的新兴汽车供应链虽然不同,但相互思想观念、技术与产品借鉴都普遍存在,交互、交流、交融成为必然。
  
  这也不融合,那也不融合,所以中国的供应链体系自主可控有危险。整车和零部件不融合,零部件和相关组织不融合,跨国零部件和本土零部件不融合,就是零和游戏,尤其是跨国零部件企业更是如此。你们千万不要抱有幻想,在零部件供应体系就要把你干掉,因为零部件有一个排他性,他和整车不一样,比如合资企业整车,可以干合资企业的车型,但供应商体系不一样。未来芯片会越来越集中,那就更不行了。零部件公司必须树立起自主创新的决心,真正把技术搞上去才有希望,想跟着别人学,就没饭吃了。不要抱怨,不要有幻想,别想让人告诉咱们,学习他,偷点艺,不是像过去侵犯知识产权,合理合法的方法学习他,但是自主创新很重要。我特别希望我们在新一轮发展中能产生中国的英伟达,中国的LG,中国的三星,中国的新一代零部件供应商体系。
  
  第二个是交替关系。目前以三者并存为主,未来以重建为主。
  
  五、重塑、重构、重建使供应链发生质变。
  
  我再说质变,未来通过重塑、重构、重建,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是什么样?是不是今天这样的面目全非?我认为未来零部件供应商体系主要有四个特征:
  
  1、智能供应链。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智能技术与产品的供应链。
  
  我所说的智能供应链,除了自动驾驶无人车还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都属于智能供应链。这个链现在非常缺,我们要补的特别多,并且我们要重建。未来,零部件企业谁能在智能供应链里占有一席之地就有未来。
  
  2、能源转换供应链。围绕新能源汽车创造出多种转换与使用的不同于传统汽车的能源转换供应链。
  
  未来,能量转换单元,能量转换平台,你说氢燃料汽车是不是能量转换?我把氢气变成液体,然后变成动能,动起来,然后再循环,这是第二个供应链。谁能在这个供应链上找到自己?围绕能源转换的供应链,我认为里头大有可为。
  
  3、数据生成供应链。围绕智能汽车和网联汽车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数据收集、生产、加工供应链。
  
  其实,汽车未来会变成一个数据生成的单元,在车里会产生。数据生成供应链非常现实,而且已经到了眼前。所谓互联网,未来的数据要采集、整合、结构化,然后做新的结构性创新,生成新的数据,这样数据整合供应链,生成供应链就出现了。搞娱乐系统是不够的,比如听歌、看电影、开车的人在表演,而开车的人就生成数据了。
  
  4、交互连接供应链。有汽车成为智能数据终端,能源转换储存平台、数据生成优化平台,必然成社会新的交互平台。
  
  未来,物流车、智能的特殊装车、工程车将来是有交互功能的东西,我认为这些会产生交互连接供应链。未来汽车产业供应链,不仅是传统的动力系统供应链、车身的供应链、内饰的供应链、底盘的供应链,我认为这些供应链有的是存在的,有的是被改造的,有的必须重塑,要做的更好,有的被重构,进行重新组合了,有的就干脆被替换掉了。我讲的交叉、交融、交替三个关系,其中交替关系是最后完成的新的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主要特征。
  
  最后强调的是,所有这些都是思想交流,怎么做,第一个主体是企业。企业如果自己不理解这件事或者战略没有明确,就没有希望。我认为,中国汽车供应链到了凤凰涅磐、欲火重生的阶段。我们有可能、有机会、有条件在这个阶段使中国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强大起来,而不仅仅是多起来。其实,多,现在看来真的没有太大作用。可能今天有很多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供应链,上汽通用五菱的供应链就是自我颠覆,因为上汽通用五菱整车的转换速度特别快,现在卖得最好的是低端微型电动车。如果这个车成主流了,做微型车的供应链还能存在吗?现在汽车行业有几个现象。上汽通用五菱的低端车卖得很好,这个市场不能忽视。本来低端车到了快没的时候,一出来这么一个东西,卖得这么好。但是微型车的传统配套体系的生存出路在哪里?奔驰、宝马、奥迪高端车被颠覆,跟着奔驰、宝马的供应链体系的未来又在哪里?我们必须思考和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打起精神来,重塑我们的供应链,用我们的智慧重构我们的供应链,用我们的气魄重建我们中国汽车的供应链。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