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文章

热门视频

热门标签

  • 01

    01

  • 01

    01

  • 01

    01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时代汽车微信公众号

车展微信公众号

>
>
>
余承东要去“造车”!华为汽车业务将与消费者业务整合

余承东要去“造车”!华为汽车业务将与消费者业务整合

分类:
科技
作者:
来源:
汽车金融帮
2020/11/19 23:33
浏览量
 
        11月17日上午,据36氪报道称,华为消费者BG正在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进行整合,总负责人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针对该传闻,华为方面暂未置评。
 
        36Kr援引华为人士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和消费者BG在投资层面合并,就是把汽车BU划到消费者BG管理委员会下面,余总(余承东)总负责。”也就是说,华为汽车业务负责人将由徐直军向余承东交接。
 
 
        对于这样的改变,有汽车资深从业人士分析称,美国商务部的制裁使得华为芯片业务受阻,导致今年面临营收减少的压力,“而对于汽车BU这种短期不能产生效益的部门,也是一个不错的整合方式。”也有行业人士认为,荣耀手机业务剥离后,消费者BG的业务将出现一个大空档,“余承东肯定也希望接手汽车业务。”
 
        消息人士称,目前两个部门在投资层面已经合并,人员和业务上还没有变化。
 
        华为汽车业务:不赚钱但有前景
 
        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BU是与BG并列的一级部门。目前,华为拥有四大BG: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云与计算BG,以及一个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实际上,云与计算BG成立之初名为Cloud BU,是华为入局公有云而设立的业务部门,后来华为将其整合为Cloud&AI产品与服务BU,最终升级为云与计算BG。
 
 
        相关报道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于2019年5月,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最高负责人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当时,华为称该部门的定位是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帮助车企造好车。按照正常的业务成长路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日后有机会成长为单独的智能汽车BG。
 
        另外,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员工已经超过4000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投入超过5亿美元,短期内没有考虑汽车业务的盈利问题。
 
        2019年,关于华为造车的传闻也一直甚嚣尘上。同年4月,徐直军在上海车展上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在自动驾驶汽车上,你付出的钱大部分将会用在新增的相关部分。未来汽车的形态将会发生巨大改变,所以我们不会选择造车。
 
        徐直军在当时的演讲中表示,随着汽车产业与ICT产业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其影响将远远超出两个行业本身。如果华为无所作为,那么未来十年将会错失发展机遇,届时汽车将很可能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的另一个流量入口......华为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今年10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王军在重磅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HI”时,还再次强调了“华为不造车”,可见华为坚定为行业赋能。
 
 
        徐直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还曾表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每个业务都与华为传统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业务相关,其现扩展的业务看似很多,但都基于某个原有产业的延伸,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场景。”
 
        按照徐直军的说法,华为在汽车领域十年后可能会和现在的手机一样。这看起来很激情澎湃,不过,在华为内部来看,消费者业务BG的业务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确实有着一定的重合。
 
        双“剑”合璧:华为汽车业务或将加速
 
        具体来看,华为消费者业务无疑更加To C,而汽车BU则更加To B。
 
        以华为HiCar解决方案为例,自消费者BG推出以来,华为HiCar解决方案的优势是,基于华为手机的庞大存量用户,以及手机与车机的协同,通过与车企合作,可以在消费者层面极大提升汽车的智能体验。目前,华为HiCar已经与超过20家车厂、150多款车进行了合作,2021年计划预装超过500万台车。另外,华为还将面向存量汽车推出车载智慧屏,实现华为HiCar的后装落地。
 
 
        与前者相比,华为智能汽车BU提供的解决方案要更加全面和深入。据王军介绍,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同时,尽管汽车BU的智能座舱方案是基于华为车载5G模组、TBox、鸿蒙操作系统、车机映射方案HiCar等技术搭建,但这些技术都隶属于消费者业务部门。
 
        当前,华为高层对汽车产业的态度是——如同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一样,汽车也正在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过渡。华为做智能手机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制到智能汽车业务上。
 
        可见,在外界的认知度、业务的推进进度等方面,汽车BU与消费者BG无疑有着差距。如果整合两块业务的传闻为实,华为在智能汽车业务上的布局也将大大加快进程。因此,与其内部竞争,推进两块业务的整合和协同是一个可以考虑的路径。
 
 
        其实,对这一路径,此前已有相关迹象露出。在日前的华为Mate 40系列国内发布会上,王军也亮相现场,发布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
 
        最近一段时间,华为频频也在汽车领域发力。11月14日,长安汽车宣布,联合华为和宁德时代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华为高级副总裁、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当时通过视频发言时表示,“百年汽车产业与ICT产业一样面临着新时代的变革。长安汽车和华为拥有着相似的坚忍不拔、扎扎实实做事的精神内核。两家公司强强合作,面向未来智能化、电动化汽车时代来临,共同打造新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和产品。”
 
        汽车真能成为华为的下一个手机业务吗?众所周知,手机是华为目前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2019年,华为总销售收入达8588亿元。其中,消费者业务收入达4673亿元,占比高达54.4%。尽管这其中不仅包含手机,但手机业务无疑是最主要的来源。由此可见,手机业务俨然已成成为华为最赚钱的业务。
 
 
        那么,在转身之后,华为能否在汽车市场延续在手机市场的巨大成功?
 
 
        毫无疑问,汽车市场空间巨大,但华为目前切入的主要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年产销仅在100万辆左右,与整个汽车行业的2500余万辆有很大差距,但前景仍然十分光明。
 
 
        而对整体市场而言,汽车行业的规模也较手机行业要更加庞大,所牵扯的产业链也更加复杂。因此,对于华为而言,汽车行业可谓是布局未来的关键。尽管华为宣称并不造车,但仍可以从5G、自动驾驶,车机、系统等领域入手。
 
        2018年,华为就已经推出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计算平台——MDC600,并宣布与奥迪达成战略合作。
 
        今年,华为又先后与比亚迪汉、长安汽车等合作,无疑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更落地、更深入。
 
        除此之外,华为还成立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
 
        华为在汽车领域也投资了包括山东天岳、深思考、鲲游光电、好达电子以及裕太车通等一大批企业,在相关产业链的布局也在不断完善。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远未真正爆发。以智能手机为例,未来或许仍会出现一款类似iPhone这样的颠覆性产品,而这一关键产品或许大概率把握在华为手中。
 
        参考资料:
 
        1.《36氪独家 | 余承东总负责,华为汽车业务将与消费者业务整合》,36氪
 
        2.《传华为计划整合消费者与智能汽车业务 余承东牵头》,新浪科技
 
        3.《传华为汽车业务将与消费者业务整合 余承东带队》,天极网
 
        4.《华为立足汽车领域誓要“绝地反击”,同时手机行业不可能就此放弃》,电子发烧友
 
        5.《2.5亿,华为成立新公司,瞄准手机外的一个万亿新赛道》,只说数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