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文章

热门视频

热门标签

  • 01

    01

  • 01

    01

  • 01

    01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时代汽车微信公众号

车展微信公众号

>
>
>
郝鸿:2021年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增速为5%-10%

郝鸿:2021年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增速为5%-10%

分类:
言论
作者:
来源:
时代汽车网
2020/12/17 11:40
浏览量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汽车纵横全媒体联合承办,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汽车博物馆作为支持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大力支持。峰会上,上汽集团质量和经济运行部市场与品牌管理总监郝鸿发表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上汽集团质量和经济运行部市场与品牌管理总监 郝鸿
 
        郝鸿:各位中汽协领导,在场各位专家和新老朋友,大家好!
 
        很多老朋友远远看到都很面熟,但也没有时间过去聊两句,打个招呼,在此一并问候一下,你们好。
 
        今天给我的主题是关于2021年乘用车市场预测,因为早上以及下午听了很多专家精彩的讲解,都非常专业,有的是从政策角度、从经济角度、从细分市场分析。我从主机厂角度作为市场玩家怎么看待市场,特别是今年经历了严重疫情,对于市场扰动以及明年2021年市场将走向何方,作为汽车市场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们如何看待这个市场变化、如何预测市场未来走势。
 
        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概要,第一部分讲一下宏观经济与汽车市场,简单介绍一下,因为上午很多专家已经介绍过了,2021年汽车市场发展趋势以及特点。
 
        从乘用车市场来看,疫情引发市场深V波动,2018年国内乘用车市场进入调整期,左边图2017年以后将近2500万辆,一直掉头往下,中国汽车市场没有经历这样的调整。放眼各个国家,进入150辆以上千人保有量以后发生调整,像美国、日本、德国都有这样的调整,调整期3-4年,德国是1年,然后再往上,王青博士和天津大学杨教授都讲了,未来会达到3000万辆,未来保持一定信心,虽然是2000万辆左右,但还是会涨上去,一二线、三四线千人保有量还是比较低,三四线只有几十辆,跟国外相比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疫情影响差不多有120万辆,当前预测我要修正一下是2010万辆,可能再多一点,11月份、12月份都很好,而且12月份很多厂家限于目标压力继续冲量。疫情加剧市场短期波动,1季度乘用车下降45%,值得关注的是,后边二三四季度都是正的,反观去年实际上都是负的,所以今年到底好不好,今年年初预计和许主任交流过是0至-3,现在-6、-7差不多,比我们原来预期要差,所以今年疫情有比较深刻的影响。
 
        从新能源汽车角度来看,新能源走了绝地反击的线路,一季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受疫情影响,很多运营性的企业网约车以及出租车停止了更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抑制,所以下半年开始复苏。上半年新能源增速低于传统汽车增长,7月以后今年也有退坡10%,但市场没有波动。大家没有关注,去年之所以走了这么严峻的态势,当时大家觉得新能源汽车到了死亡谷,我们定于三个阶段,非理性繁荣期,二是死亡期,三是理性增长期。当市场热度下降了以后,市场迅速调整跌入了深渊,第三是理性增长期,真正有一些先导性企业、领先企业成为引领者,中国市场波动远远超过了设想,死亡期非常短,只调整了一年,今年大概率是正增长,120万乘用车,7月份尽管补贴退坡10%,市场没有丝毫停留继续往上走,近几个月超过120%,所以增速非常快。
 
        从右边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到虽然今年新能源车受到影响,直到现在没有翻正,但是大家可以看到私人购车比例一直在提高,这是对整体市场的比例,私人购车限购以及非限购比例一直在提高,没有放缓脚步,真正受到影响是对公的需求。
 
        今年很多专家在判断,今年新能源产品产生质变的原因,新能源车性能上已经全面超过了传统车,只是消费惯性还没有发生认知上的扭转,所以未来会不会出现转折点,现在所有预测都是基于目前标准的路径,但是会不会出现这种转折点,像之前智能手机它的增长是非线性式的,一旦过了选择点消费者第一选择是新能源车而不是传统车,这是今年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大家看右边的图,左边图是之前的判断,右边图2020年乘用车是-6.7%,商用车是21.7%,合计是2540,-1.9,商用车远超乎大家意料,不细讲了。
 
        第二从汽车市场环境,疫情控制住了,国外每天新增到20多万,死亡率也非常低了,我们受疫情影响,中国GDP出现10-40%的负增长,和大危机产生机理不一样,它对金融未受到摧残,所以未来反弹相对比较快,主要经济国家中中国也是一枝独秀,其他都是大幅度负增长。对于明年宏观经济展望,中国有望低基数基础上快速反弹,GDP增长7.5%,继续疫情当中的恢复。现在很多主流机构预测8%以上甚至9%,但是方向是一样的,远超过今年增速甚至近几年平均增速,跟今年特别低也有关系。
 
        早上王青博士提到几个变量,新冠疫情国内已经控制住了,而且已经学会跟疫情如何共存,海外疫情仍然有反复,国内时不时有地区升级为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地区,明年疫苗投放能不能大幅度控制住。国内疫情从消费大幅反弹,投资仍然保持平稳,内部结构转变,政策保持足够定力,它跟2008年不太一样,2008年、2009年投了4万亿,经济体量已经完全不一样,对于汽车以及房地产实际上都是没有非常明显刺激政策,所以后遗症比较小,国际经济环境中美因为美国政府更迭出现短期缓和,至少还没有足够精力顾及中国关系。
 
        汽车销量的判断,一是长期因素,就是需求空间依然巨大,我就放了一页,因为早上很多专家详细论述了,无论从千人保有量、未来需求空间都很大,可能超过3000万辆,现在也是一个调整。
 
        短期因素我们判断明年有这么几个短期,一是疫情错发,上面是2020年疫情对购买力的影响,今年是大幅度,-200多万。产业政策的影响,三季度和四季度出现远超预期的增长,虽然国家没有出台像2015年以及2009年全国性的政策,地方性刺激政策累计力度比较强,像很多地方都是补贴3000、5000甚至8000元,所以大家看到调研政策效果在6月份、9月份都发生了大幅增长,因为当时国家消费政策刺激和引导,同时结合地方政策的积累和累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供给和市场因素,刚才已经说了新能源产品得到了质的变化。
 
        2021年这些政策变的很柔和,疫情会缓解,疫情对于经济冲击,地方政策较2020年有所减弱,尽管有些地方政策延续明年1季度,但是力度已经比今年要减少很多。供给和市场因素促销高压下以及供给持续,大家预期比较高,所以这方面也是正向影响。
 
        乘用车市场预测明年是5-10%增速,这个基数有点变化,中线预测差不多10%,5-15%,因为有很多不确定性,今年低基数影响到底有多大,政策是不是会产生透支,新的产品大众MEB产生多大市场振动,所以不太确定,我们比较侧重于10%的增长,10%的增长不在于需求获得这么大反弹,而是因为今年基数非常低。我们2017年已经达到了近2500万辆,明年2200万辆仍然只是过程上的点,还没有回到顶峰水平。
 
        新能源我也比较保守,早晨听了好多专家讲的,也交流了,一汽50%,许主任40%,这是将近30%,无论30、40、50,像GDP都是一个方向,说明大家未来比较看好这个市场,是多少取决于未来消费的转化、产品竞争力以及基础设施发展程度,我们简单回顾国内和2021年的发展环境。
 
        2020年肯定是值得汽车市场史上深刻铭记的时点,最重要变量是疫情,疫情对2021年有没有影响。我们总结了几个趋势,疫情影响加剧趋势,还有逆转的趋势,哪些趋势可以延续,哪些趋势是因为疫情短暂调整,加剧趋势是格局加速增缓,市场下行伴随份额提升,留给尾部品牌空间已经不多了。这有点太多了,应该把合资TOP5和自主TOP5,上面合资前十占到90%,后面基本上也没有太多的希望,乘用车前三占到60%,而对应集中度持续提高;右边图,每年都是有淘汰,今年淘汰的更多,冬天这个真的很冷,很多人熬不过去了,这个过程有可能是不可逆的,从先导国家市场高速发展过程中,市场进入调整过程中,会不断淘汰很多参与者。
 
        第二个趋势是结构加速分化,疫情加剧了人群分化,低收入家庭受冲击大,消费被抑制,家庭收入越高受到影响越小,低端人群恶化,导致低价位市场加速下跌。这是很特别的现象,你进入危机的时候真正受冲击是高端的,金融从业人员受到冲击很大,疫情对服务业影响很大,同时对低收入群体影响也很大,很多外来务工不能出去工作,可以看到左边的图上面线叫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比例,下面叫做家庭财富减少比例,大家可以看到下边轴是分家庭收入,可以看到越低的收入两个比例越高,什么意思呢?不敢消费或者收入减少了,这个比例很高了,越高收入这个比例越低。
 
        对应汽车什么样问题呢?前头很多专家介绍了很多豪华车增长,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价格下降或者消费升级,今年来看很大因素是因为高收入受影响比较小,而且很多国外消费受到了抑制不能出去旅游,在国内反倒增加了豪华奢侈品消费,不光是汽车豪华品牌,很多奢侈品牌包包也是同样的现象,增长也非常快速。右面这个图是10万以上增长速度,远远快于10万以下的。
 
        第三是新势力加速崛起,大家也充分论证了这个。作为汽车从业者大家可以关注变化,2017年整个新势力包括特斯拉所有做新能源比例不超过6%,短短过去了3年,今年比例是多少,特斯拉和新势力加起来已经达到了26%,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一,不算合资品牌PHV和沉淀的,所以增长是非常快的。刚才的论断是不是再往下发展达到转折点,我觉得这是值得整个行业关注的。
 
        今年有几个重要事件,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市值更新不是最新的,最新已经超过了6000亿,甚至小鹏一段时间超过了上汽,资本这么高一定看到未来变革能量,一定看到了势能,我觉得这是今年非常重要的现象。
 
        另外讲点逆转的趋势,近年来持续下降首购比例出现反复,换购人群受疫情影响敏感度更大,跟前面逻辑是一体的,增换购的需求容忍度比较高,它有车,特别是换购,有车疫情来不方便出去,但是新购的人疫情促发先去买一辆车,所以在今年走向大家可以发现增换购比例出现了反复,在1-10月份变成将近34%,以前一直在增加这个的份额,所以这是值得关注的。我们认为这是短期的,受到疫情扰动。
 
        三四线市场逆转,疫情导致流动人口就业压力大,反向就业产生人口回流,改变区域销售结构,带动三线市场份额由降转升。一季度到三季度,2020年是橙色的线,比去年和前年都少,这是各个地方流出的人口,比往年少很多,这部分人群留在当地还是未来还会返回,我们初步预计明年会返回一部分,但有一些会长期留在当地。右边图是今年1-10月份出现了反复,三线城市比例增加了。
 
        这个趋势是不是会长久,因为现在随着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增长,在规避劳动力的影响,现在普遍存在招工不足,你让所谓农民工二代和三代去生产线日复一日工作已经非常不愿意了,他宁愿送快递,所以现在面临招工困难问题,这部分农民工待在家里成本更低,在当地随着区域经济转移,可能当地经济反倒比大城市打工来的幸福感更强,这个趋势有可能今年、明年出现一点点反复,未来走向应该会三线城市市场增长潜力比较大。
 
        最后讲四个特点,在疫情以及政策透支、产品更迭、结构变化不确定市场中,有没有一些确定性的机会呢,我认为有几个明显信号。第一是硬与软,新势力商业模式的活力有所显现,这个图大家在有些地方应该见过,现在号称干硬活赚软钱,汽车行业商业模式更像商业电子,硬件盈利很低,经销商卖毛利是负的,新车基本不赚钱,靠什么赚钱呢?包括特斯拉持续降价,它实际上就是靠软件,靠App在升级。比如说现在辅助驾驶、智能驾驶包特斯拉8千美元,小鹏要3万块钱,特斯拉装的比例不是很高30%,据小鹏发布数据买辅助驾驶的人将近90%,而且开启率也很高,也达到了90%以上。未来智能驾驶以及软件上边的生态逐步构建起来了,已经显示出非常强烈的信号。
 
        第二热与冷,汽车变革重心转向智能化,不是说新能源不重要,而是新能源达成共识,心火热、脑冷静,在新能源车方向日渐清晰下,智能化正在接棒成为汽车变革和增长主要驱动力量,中国汽车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抱有高期望。对于自适应巡航在各个车型大幅度增长,辅助泊车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我个人体验来说,我试驾一些现在比较出众的车型,以前所有人做不好,一进车把自己手机掏了出来,这是造车人的耻辱,掏出手机就是用它导航。现在这个情况发生了大幅改观,你会发现它的操作系统非常灵敏,语音交互做的特别好,特斯拉做的弱一点,国内新势力做的非常好,对于语音连续发号指令非常灵敏,驾驶左侧天窗开5%、30%、全打开,它都能精确的判断。
 
        智能人机交互是未来汽车产品竞争力胜负手,像智能手机一样,谁能做的好有你的优势,就能够赢得消费者,如果你在语音操控非常灵敏的环境中,你只要开半小时对语音控制产生强烈的依赖,因为对于小白用户,对于老司机来说,仍然依赖性很强,不要说小白用户,这是真正符合人性,这一定是方向。
 
        第三是信与达,整个营销模式进入新境界,厂商和用户之间由轿车即为终点,转变为轿车为起点,通过关爱建立信任,再达成新的交易机会。刚才我在跟朋友聊,我们现在把车卖给用户以后,实际上用户和我们分离了,形成了断点,可能头两个月会理你,再之后没人理,没有动力。卖车只是一个连接的开始,包括蔚来做的比较好,特斯拉也在用体验连住用户,作为传统企业学习好的做法,也反思目前存在商业模式的缺陷。
 
        如何洞察消费者、连接消费者、提供终身服务将成为车企核心的命题,只有建立信任才能形成交易额,而不是说只是通过强压不断促销、不断降价来达成,我相信未来这个行业达成稳态,好的品牌和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而不是简单促销降价。
 
        第四近与远,这也是很明确的,现在NIO、特斯拉在城市中心建展示中心,展示中心并不交车,特斯拉交付中心是在浦东,右边图是上海交付中心工厂里边也还不错,R品牌上汽新品牌在北京构建新的交付中心。
 
        未来城市展厅化整为零、大小结合,因为现在经销商成本越来越高,搬的越来越远,一定高流量地区设置展厅,品牌展示以及客户接触,未来把服务、交付放在郊区,一次性甚至是送车上门,未来大城市4S店转型方向渐渐清晰,通过贴近生活商圈建立体验中心和远郊建立交付中心相结合的模式。
 
        今天时间有限,通过几个视角看看各个行业发生变化,站在今天起点,明年大家预期市场很好,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把握确定性机会,然后乘势而上。
 
        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