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文章

热门视频

热门标签

  • 01

    01

  • 01

    01

  • 01

    01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时代汽车微信公众号

车展微信公众号

>
>
>
康林松接棒蔡澈倒计时一个月 戴姆勒的两个变化和一个坚持

康林松接棒蔡澈倒计时一个月 戴姆勒的两个变化和一个坚持

分类:
车市
作者:
来源:
汽势
2019/04/25 14:13
浏览量

再过28天,戴姆勒集团即将迎来一个大日子:5月22日这一天,戴姆勒将结束蔡澈的辉煌时代,并“无缝衔接”至下一个名为康林松的进取新时代。由于蔡澈与康林松的工作交接过程无疑是以从长计议、平稳过渡的方式进行的,用“无缝衔接”来形容这次交接棒再合适不过。

戴姆勒坚信,选择平稳过渡方针完成最高职位的交接,对集团发展是毋庸置疑的最佳选择。做出这个决定,戴姆勒的理由是充分的——蔡澈曾经带领集团从低谷走向巅峰,而今戴姆勒集团以及梅赛德斯-奔驰在全球取得的辉煌战绩,均是蔡澈的功劳,其一向英明的决策不应因人事变动而受到影响。

“鉴于汽车行业转型的挑战,监事会希望尽早为合适的继任者制定发展路线。”戴姆勒曾公开表示过这样的希望。于是尽早确定接班人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新老掌舵者进行工作交接,确保集团发展蓝图在衔接之处不走形,成为了戴姆勒集团近两年的第一要务。

虽然让功德圆满的蔡澈继续留任是戴姆勒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但今年已满65岁的蔡澈选择卸任戴姆勒集团CEO的决定得到了集团董事会的充分尊重。好在蔡澈的卸任并不意味着戴姆勒将失去这位大功臣的后续工作支持:“由于蔡澈有出任监事会主席的可能性,我们由此可以确保戴姆勒股份公司的成功得以延续。”戴姆勒对蔡澈多年领导工作的赞赏与认可,从这样的公开论断中可见一斑。

蔡澈的功成名就

用功成名就来形容蔡澈是准确的——带领戴姆勒集团走出金融危机阴霾、在竞争中重登全球销量冠军宝座,是为功成;引领核心品牌梅赛德斯-奔驰进行设计语言现代化后得到市场认可、43年如一日为戴姆勒集团忠心耿耿地勤奋工作,是为名就。

在戴姆勒工作的43年间,蔡澈曾经在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出任过不同的职位,而在戴姆勒工作经历的前一半时间中,戴姆勒集团显然意识到这是一名值得重用的员工,用时22年,蔡澈终于在1998年末成为戴姆勒董事会成员。

时间行至2006年初,蔡澈在入职戴姆勒的第30个年头,先后迎来了真正给自己带来挑战的两项重要任命——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以及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

风光?并不尽然。在这个阶段,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正处在一段令人慌张的历史当中,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的经济衰退势头已经初步显现,而这对全球豪华车市场带来的冲击尤为明显。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加之运营成本高企,克莱斯勒的连年亏损已让戴姆勒不堪重负。由于克莱斯勒的经营形势一直不尽人意,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价已经从合并之初的108.56 美元(1998 年5 月6 日)下跌到26.96 美元(2003 年3 月12 日)。新公司的总市值也由最高时的1083 亿美元缩减至273亿美元,这还不如合并前戴姆勒一家的市值。

临危受命的蔡澈作为CEO果断开始了两家公司的股权与业务分拆工作,并非一刀两断这般简单,两家“巨型”车企的分手需要大量纷繁复杂的细致工作,稍有不慎便后果不堪设想。在蔡澈的牵头下,2007年戴姆勒出售了多数克莱斯勒的股权,而后经过两年的“细节”处理后,终于在2009年完全售出了剩余股权,帮助戴姆勒集团走出了流动资金困境和股价危机。

在完成与克莱斯勒公司分拆工作后的蔡澈,并无太多喘息的机会,其工作重心又迅速转移至挽救奔驰在全球销量竞争中落败于宝马的窘境。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蔡澈引领奔驰在车型的设计语言上转向现代化,从而征服年轻的顾客群体,加之对中国市场的极度重视,在落后竞争对手宝马多年之后,奔驰终于在2013年起迅速发力,在2016年重登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宝座。

在如此众多的辉煌业绩背书之下,戴姆勒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曼弗雷德•毕肖夫对蔡澈的工作进行了如下中肯的总结,也算为这位执掌奔驰时间最长的CEO的卸任送上祝福:“作为董事会长期成员及主席,蔡澈博士在塑造戴姆勒股份公司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确保了企业在未来出行方面的战略领先地位。他的卓识与经验对我们公司尤为宝贵,蔡澈博士也必将恪尽职守、战功卓著地领导戴姆勒股份公司监事会。作为董事会主席,蔡澈博士也充分证明了其亦有能力在低谷时期领导公司,并激励员工为实现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瑞典籍少帅的接棒

2018年9月4日, 蔡澈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的奔驰首款纯电动车EQC全球首发仪式上开玩笑说:“选择在瑞典进行EQC全球首发并不只是因为公司有一位来自瑞典的董事会成员。”耐人寻味的是,正是这位瑞典少帅将带领奔驰进入电动新时代。

虽非德国本土人士,但康林松自大学求学开始,便在德国“扎了根”。1970年出生于瑞士的康林松在大学时期踏入德国,1993年大学应届毕业后便加入戴姆勒,从普通员工做起,一直升任至集团旗下产品发动机全球采购业务的主管。2000年康林松从戴姆勒短暂离开,转战迈凯轮,并担任CEO一职。仅仅一年后,康林松再次回到戴姆勒,先期短暂负责美国亚拉巴马州工厂的运营工作,后被调回德国,2010年至2013年执掌奔驰AMG高性能部门。2016年底,康林松被宣布成为戴姆勒全球研发负责人,正式进入戴姆勒几大核心董事会成员之列。

值得关注的是,这位蔡澈的“爱徒”虽是管理学和金融经济学专业毕业,但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却一路顺风顺水,相比“恩师”用时22年进入董事会、用时30年成为CEO,康林松则仿佛在大集团的职位晋升中“颇得要领”,仅用时26年便完成了这一过程。

当然,因年富力强而更能适应公司在战略转型阶段长期、稳定且强度巨大的工作,这也是康林松在众多接班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基于此,康林松才成为了为数不多在知命之年以前掌舵国际汽车企业的少帅。

有坚持也将有变化

随着康林松即将迎来接棒时刻,前后四年间,德国豪华车三巨头的CEO均已易主。但相比之下,奔驰在豪华车市场的老对手宝马和奥迪在“最高指挥官”职位易主之时,动静则要更大一些。

2015年5月13日,科鲁格开始执掌宝马,正值宝马百岁生日的前一年,虽称不上大刀破斧的改革,但科鲁格在手握大权的最初一年便马不停蹄地制定了全新的“第一战略”,力求在未来10年继续领导全球高档车市场的发展方向,提出这个将中国市场地位提升至举足轻重地位的10年发展路径规划,是科鲁格上任后带给宝马的最大变革。

2018年12月13日,绍特犹如“救火队长”一般先行暂替,而后正式接替因柴油门事件牵连而一度锒铛入狱、接受严密调查的施泰德,成为奥迪掌门人。

相比宝马由“新人”定“新策”的换任模式,以及奥迪的“仓促”任命,康林松执掌奔驰初期或将轻松得多——无需做过多的战略调整,平稳执行早已制定妥当的“瞰思未来”(C.A.S.E)战略即可。由蔡澈和康林松“师徒”亲自参与制定的这项战略方针,充分考虑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发展方向,将重心落于奔驰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和电力驱动四种业态发展上的探索,深知“得中国者得天下”道理的二人,也更加重视“瞰思未来”在中国的落地。想必在职位正式交接后,这样的战略方针与执行思路都将得到康林松的坚持,并不会有什么变化。

但从功德圆满的全球最佳CEO手中接棒,自然是压力山大,更何况是掌舵历史已逾百年的“汽车发明者”品牌,只是一味坚持既定战略而毫无变化,也确实无法让康林松实现从将到帅的蜕变。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根据外媒报道,就在正式接任前一个月,或许康林松手中的两把“小火苗”已经初露端倪。

首先,康林松计划从目前的29.87万员工中裁员10000人,从而让戴姆勒和梅赛德斯-奔驰的结构更加精简,并力争到2021年节省出60亿欧元的成本,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裁员很可能“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而且不会大张旗鼓”,短期来看,戴姆勒将不会再对空缺岗位进行人员补充,这也是康林松力推“成本节约计划”的一部分。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康林松对成本控制有更高的要求并不难以理解,事实上,“节约成本”也是蔡澈当年掌权后帮助集团解决的第一个难题,为复杂的成本降低工作留足时间也是蔡澈当年的成功经验与心得,康林松师从蔡澈多年也势必深刻领会到了节约成本的艰难性与重要性。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四化浪潮之下,研发费用占用流动资金比例大幅上升后,节省开支变得愈发艰难,但却无比重要,这将成为康林松上任后的第一个考验。

另外,戴姆勒与与雷诺-日产的合作关系,可能也将随着戈恩的被捕以及蔡澈的卸任而宣告结束。如果康林松决定不再续约,这将意味着双方在乘用车、面包车、皮卡和发动机方面的近10年的工程与工业合作伙伴关系的终结。并非空穴来风,此前针对Smart车型,戴姆勒与吉利成立合资企业的举动,已经意味着戴姆勒在雷诺Twingo平台生产Smart ForTwo 和 ForFour车型的合作关系即将宣告结束。如何将合作伙伴之间的牵手与分手处理得当,这将成为康林松接棒后的第二个考验。

目前看来,无论是坚持,亦或是变化,康林松的决定都能得到蔡澈以及集团监事会的认可,毕竟,这是由他们选出,并长期加以栽培的最佳接班人。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汽车市场,车企掌门人的交接棒是否顺利,比想象中的更加意味深长,即将正式上任的康林松显然对坚持执行集团战略规划有着强烈的信心,同时对戴姆勒集团以及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深入且独到的思考。而从另外的角度着眼,当此等重担由蔡澈的肩头交付于康林松手中,或许“如释重负”的蔡澈也终于可以更加悠闲地在街头等待那杯代表轻松与惬意享受的可口奶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