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文章

热门视频

热门标签

  • 01

    01

  • 01

    01

  • 01

    01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时代汽车微信公众号

车展微信公众号

>
>
>
消费电子企业造车,全产业链协同才是关键

消费电子企业造车,全产业链协同才是关键

分类:
行业资讯
作者:
来源:
2023/12/12 14:37
浏览量

 

       16年前,第一代iPhone叩响了智能手机爆炸式增长的黄金时代。这期间,通信速度从2G飞奔到了5G,手机销量却日渐乏力。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是消费电子企业必须面对的命题。

 

       十多年后,新四化变革恰逢其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飞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工信部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0%。这意味着,汽车将有可能为消费电子企业开启下一个黄金时代。当下,“造车运动”如火如荼,从消费电子企业到上游供应商都已积极入局,开启跨界转型之路。

 

 

       消费电子跨界造车路径各不同

       新四化趋势下,一方面,汽车的核心技术正从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向“三电”(电机、电池、电控)转移;另一方面,智能化的发展也催生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载娱乐等软件系统的需求增长。这些都为消费电子企业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赋能新时代下的汽车产业。

 

       以“三电”为核心的电力应用相关场景是消费电子企业切入汽车产业的第一赛道。从电子企业、家电企业到消费电子零部件供应商,都不约而同瞄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三星SDI早在2008年就进入了动力电池领域,为福特、宝马、大众等提供电池。美的、海信则瞄准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核心零部件。而苹果供应商长盈精密则拓展了动力电池结构件、精密汽车电子、充电相关设备等业务。

 

       此外,围绕车联网的应用场景也是消费电子企业的增量市场,包含软件平台、硬件感知设备等。在这方面,很多科技企业拥有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经验,可帮助汽车实现智能化变革。例如索尼就与本田合作,为电动汽车提供传感器和内容娱乐。华为也陆续推出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跨界造车,本质是产业升级

       不管以哪种方式入场,产业升级是所有转型造车的电子消费企业必然面对的命题。从消费电子产品到车规级别的跨界,不止是应用场景的转变,更是产品从内到外的重塑与升级。相比于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对产品性能有着更严苛的要求,需要满足更高的可靠性、耐用性、生产一致性以及更严格的环境要求。

 

       以塑材为例,达到车用标准的塑材应该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使其抗冲击、更耐用;同时还要具备更优异的耐热性,防止高温环境中老化变形。此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要求也各有所异。例如应用在传感器设备上的塑材需要有良好的红外透过性;显示屏上的塑材需要具备更佳的光学质量;用在智能化交互面板上的塑材则需要有较高的设计自由度,以支持集成化功能;而外饰相关材料需要具备耐紫外线、耐腐蚀、耐刮擦等性能。

 

       跨界造车,更是全产业链的协同

       产品标准的提升意味着消费电子企业亟需“修炼内功”, 应对转型过程中产业升级与竞争带来的挑战。一方面,企业往往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获取汽车供应链核心技术,以加速向汽车产业靠拢;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找更了解汽车制造的上游供应商,以逐步搭建与巩固汽车零部件自有生产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电子企业的跨界转型,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也在创新求变。一些具备前瞻性与研发能力的供应商已经提前入场,打磨自身产品,以及时支持消费电子企业的跨界转型。

 

       以材料供应商科思创为例,近几年来,该公司已经推出了针对显示屏、前格栅、智能控制面板、充电桩等汽车零部件的材料解决方案。特别近年来,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制造的主要发展趋势,促使塑料成为首选替代材料。使用塑料可以提升燃料经济性,减少碳排。作为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发明者,这些趋势正为科思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够凭借技术积累开发出符合车规级标准的聚碳酸酯材料,满足不同零部件的使用需求。例如针对前格栅、B柱等外饰零部件的聚碳酸酯材料具备较强的尺寸稳定性、抗冲击性和耐紫外线性能;而针对显示屏的聚碳酸酯材料则在良好机械性能的基础上拥有更高的设计自由度和光学性能。目前,科思创已经与广汽、高合等多家整车制造商达成合作,在CMF美学设计、未来出行体验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

 

       面向未来,汽车行业的循环经济战略同样也是汽车产业链需要考量的因素。去年年底,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报废车辆(End-of-Life Vehicles, ELV)的法规提案,其中要求用于制造新车的塑料中至少25%需要来自回收利用。而在此之前,科思创已经推出不同回收比例的PCR消费后回收聚碳酸酯材料,以应对汽车产业的循环经济转型。

 

       此外,与消费电子企业相似的是,科思创也是一个 “跨界者”。对于材料供应商而言,“跨界”是上游产业链永恒的命题。从电子电气到能源再到汽车…科思创早已深谙跨界的方法论,沉淀各路专业知识。这样的经验对于正在跨界消费电子企业而言尤其特别,双方既是合作伙伴,又是同路人。

 

       结束语:

       造车,往往知难行更难,中间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与经验沉淀。如今随着智能化汽车时代的来临,造车不再只是传统车企的自传,更是跨行业、全产业链的群像。上至材料,下至核心零部件,集各家之所长,才能成就下一个属于汽车的黄金时代。